桂林市第一中学怎么样(2025参考)
一、历史沿革与名校底蕴
桂林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37年,前身为国立汉民中学,由教育家任中敏在南京创办,后因抗战迁至桂林穿山脚下。历经战火洗礼与时代变迁,1950年正式更名为桂林市第一中学。建校八十七载,学校始终秉承“弘毅致远,至大至刚”的校训,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、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沈克琦、“龙芯之母”黄令仪等杰出校友。郭沫若曾赋诗赞誉其办学精神,徐悲鸿、李四光等名家亦曾在此讲学,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学校注入独特文化基因。
二、办学特色与教育理念
作为广西首批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”特色普通高中,桂林一中以“全面发展,科技见长”为办学理念,构建了“基础型课程崇本、拓展型课程务实、探究型课程求新”的课程体系。学校开发科学实践、信息技术、心理健康等六大类近100门校本课程,如《创客教育[](@replace=10001)》《数学实验教学[](@replace=10002)》等,并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,引入校外专家资源。体教融合模式更是亮点,校足球队、田径队屡获全国奖项,2023年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,并设立桂林市首个青少年高尔夫训练基地。
三、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
学校拥有高素质教师团队,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5%,全国优秀教师、学科带头人等40余人,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超50人。校长李山涛为桂林市学生生涯规划专家委员会组长,党委书记李山、副校长周松林均为正高级教师。近年来,高考一本上线率稳步提升,科技创新领域表现尤为突出,学生累计获专利14项、科技竞赛奖194项。2023年,学校与澳门濠江中学结为姊妹学校,推动两地教育资源共享。
四、学生培养与多元成就
桂林一中坚持“五育并举”,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。除学术成就外,学生在文体领域屡创佳绩:莫芸获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标枪冠军,廖羽摘得全国青年运动会金牌。特殊教育同样闪耀,孤独症学生董相材在全国特奥会游泳项目中斩获金牌,其绘画作品入选中国—东盟特教论坛衍生品。学校通过社团活动、社会实践等平台,鼓励学生探索兴趣,如航模社、创客实验室等成为创新思维孵化地。
五、硬件设施与校园环境
坐落于桂林高新区的骖鸾路校区占地80余亩,拥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、现代化综合体育馆及集创客实验室、地质馆于一体的科技大楼。多媒体教室、智能教学系统达自治区示范标准,学生公寓设施完善。校园绿树成荫,桂香馥郁,被评为桂林市绿色学校,为3500余名学子提供融合人文与科技的学习空间。
作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,桂林一中以历史为根、以创新为翼,持续书写“优质+特色”的教育篇章,成为八桂大地上一颗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教育明珠。
免责声明:本文关于桂林市第一中学怎么样(2025参考)的相关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整理,如桂林市第一中学怎么样(2025参考)网页的内容出现抄袭侵权的内容,可以点击网站底部联系客服,本站将立刻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。如已特别标注该文桂林市第一中学怎么样(2025参考)为本站原创文章的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,谢谢!